上期药材
▼
上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没错,它们分别就是黄芩和黄连!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吧~
药材对比药材
黄芩
黄连
原植物图
饮片图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其中,味连主产于重庆、四川、湖北、贵州、陕西等地;雅连主产于我国四川;云连主产于云南省。
形态特征
该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1、味连,药材多数聚集成簇,常常弯曲,形如鸡爪,习称“鸡爪连”,其单枝根茎长3-6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有须根及须根残基。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其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其苦。
2、雅连,药材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形如“蚕状”,微弯曲,长4-8厘米,直径0.5-1厘米,“过桥”较长,1-3厘米。顶端有少数残基。以身干,粗壮,无须根,形如蚕者为佳品。
3、云连,药材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长约2-5厘米,直径1.5-4厘米,节间密。以干燥、条细、节多、须根少,色黄者为佳品。
别名
条芩、枯芩
味连、鸡爪连、味连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经。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1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
2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痈肿疮毒。
4胎动不安。
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2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另外,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配伍
1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2.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
3.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4.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5.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
6.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1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
2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3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
4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
5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
6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
7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应用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
3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
1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使用禁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1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2苦燥易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芩的故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回忆说:他在26岁时,感冒咳嗽,久咳不止,发热,火燎皮肤,痰每日碗许,口渴多饮,寝食几疲。其父是当时名医李言闻,用柴胡、荆芥、竹沥、麦冬之类均无效,病逐日加剧。家人及邻居认为必死无疑。
李言闻查遍医书,偶然发现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治肺病如火燎的论述,恍然大悟,原来烦躁引饮而盛者属气分之热,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气分之火。遂取黄芩片一两,水两钟,煎成一钟,给李时珍服。次日即身热尽退,痰咳皆愈。
黄连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石柱的黄水坝住着一个陶医生,和幺女相依为命。陶医生雇请了一名叫黄连的男帮工,替他栽花种草药。
这年,黄水附近不少人都得了一种怪病。陶家幺女算是个幸运儿,没染上这种怪病。有一天,陶幺女踏青外出,在山坡上发现一种野草,好看极了。她顺手拔起这些野草,带回家种在园子里。喜欢陶幺女的黄连给花草上肥浇水,也没忘记给那野草一份。天长日久,这些野草越发长得茂盛,葱绿滴翠。
次年夏天,陶医生外出治病,十多天没回家。期间,陶幺女卧病在床,一天天瘦下去,只剩下皮包骨头。几位同乡好友想尽办法,也没治好陶幺女的病。黄连心想:园子里那些野草,怎么不用来试一试?
于是将那野草连根拔起,淘洗干净,连根须叶一齐下锅,煮了一会儿,揭开锅盖一看,野草和汤全都煮成黄色的了。黄连正想给陶幺女端去,但又想万一有毒怎么办?黄连便首先尝了这汤,只觉得味道好苦。
过了两个时辰,黄连见自己还活着,知道这野草无毒,这才端一碗让陶幺女服下。说来也怪,陶幺女喝下这野草汤,病竟然好了。她对黄连说:“这是一味好药,就是太苦了。”暗恋着陶幺女的黄连见恋人全然不知自己的心思,有些黯然神伤。
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去采挖这种野草来熬汤服用,大家的病都好了。不久,黄连便带着苦恋死在陶家,临死前,陶幺女才知道了他的心思。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这种清热解毒、味道苦涩的中草药称为黄连。
黄芩和黄连的食疗黄芩黄连猪肚汤
材料:黄芩5g黄连5g春砂仁15g桃仁15g猴头菇30g绿豆10g猪肚一个(或鸡杂一副)
主治:消化不良,胃痞满,口苦,口臭。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摄影:龚又明
指导:覃军
编辑:三思
排版:阿志
精彩推荐
想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快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世云主任」频道!
陈文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dszzl/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