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
跟抠鼻孔、撕脚皮比,
不需要偷偷做、暗暗爽。
甚至可以明码标价,
堂而皇之来套“采耳”?
掏耳朵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很酸爽,掏出一大坨的成就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人掏耳朵上瘾天天掏,结果把耳朵掏出问题来了。
要不要经常掏耳朵?
正常的耳屎其实不会影响耳朵健康。所以我们不建议经常掏耳朵。
耳屎通常有“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比如进食、运动等都会促进耳屎外排)。如果反复掏耳朵,反而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引起耳道湿疹、感染等疾病。
有些人习惯用棉签清理外耳道,其实日常所用的棉签头,体积比外耳道偏大,掏耳朵时,虽然会带出一部分耵聍,但是会把一部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挤压后形成耵聍栓塞导致了听力突然下降。更严重者还有可能被棉签或者耳勺直接捅破耳膜,可能带来听力下降,无法恢复的严重后果。
有些宝妈在看到宝宝有耳屎的时候,就恨不得非得掏干净为止。事实上,儿童的耳道相对于成人的更窄,皮肤免疫功能也差一些,频繁或者不当的操作更是会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损伤。所以,宝宝的耳屎更不要随便掏。刷新三观
你嫌弃的耳垢,
其实是“宝”!
耳垢学名叫“耵聍”,在很多人眼中,它或许是种脏东西,但事实上耳垢可个“宝”。
耳垢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1、耳垢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2、耳垢能保护耳朵不受侵害,就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
3、耳垢能防止感染性疾病。因为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果耳朵进水了,耳屎就能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所以,别手贱,不要有事没事就去掏耳朵。
但是,若平时耳朵痒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无妨
不过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周最多掏一次。
2、掏的时候不要太深入,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3、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影响听力,千万不要强行取出。医院有软化耳屎用的滴耳剂,耳屎浸泡松软后,可以由耳科医生清理掉。
4、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难者,医院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5、可以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时候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就够了,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dszzmz/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