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相信大家伙都有掏耳屎的习惯,一旦招惹起耳朵里的耳屎就会出现频繁掏耳朵的习惯,而且这种深陷的感觉,让人一直处于无法自拔的地步!
01耳屎是什么?
耳屎临床上叫作耵聍,它是耵聍腺的分泌物,排泄到外耳道所形成的,可以从大小、体积上分,大的耵聍积聚成块,可以完全堵塞外耳道,叫作耵聍栓塞,栓塞的耵聍非常大,小的为小的片状、团块状、散乱的点状。
人体基因能决定耳屎的干湿,即“油耳和糠耳”两种类型,在经过受基因的变异影响后,多数东亚人的耳朵是干的,而欧洲及非洲地区的人群耳屎大部分都是湿的,在健康的角度来讲,油耳和糠耳都是属于最正常的生理现象!
糠耳:指耳屎干燥成鳞屑状或片状,耳屎和头皮屑差不多,它不具有粘黏性,它的形成仅仅是外耳道分泌物,是很正常的,不需要特殊处理!
油耳:通常是比较湿的,而且没有特定的形状,还很有可能粘在一起,颜色是金黄色的,有时会自己流出来,而且还带有一股异味!
另外,耳屎从味道上来3判断是微苦的,而且不溶于生活中常见的两液体水和酒精中,除了油、油、脂、蛋白质之外,耳屎中还含有少许白垩和钾、钠等化学元素,对于生活和健康都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使命!
02耳屎的作用
耳屎是人体外耳道分泌的一种分泌物,它主要是维持外耳道的一个酸性的环境,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保护润滑外耳道皮肤,预防鼓膜干燥及黏附灰尘或者异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因为它的味道是苦的,所以它可以阻挡外界昆虫微生物进入耳朵,进入骨膜破坏骨膜,对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耳屎可以随着咀嚼、讲话以及下颌关节的运动向外排除,但由于以下几个因素可以使耵聍存在外耳道形成栓塞,比如外耳道有慢性炎症时,还有外耳道有先天性的狭窄,影响耵聍排出!
03显微镜放大倍,真酸爽
耳朵有自我清洁能力,耳道中的细胞很独特,能自行迁移,耳道中皮肤新陈代谢脱落后的死细胞以及腺体分泌物结合在一起生成耳屎,耳屎随着迁移运动被带入外耳道口,咀嚼食物和说话等能带动下巴运动的行为都能促进耳屎排出,所以无需挖耳屎!
据研究人员对耳屎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放在显微镜之下,在低倍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耳屎中还会掺杂着一些人们自己的毛发和生活中的灰尘和各种杂质,在高倍镜的显微镜之下放大倍,耳屎的结构变得更加细致,成为了结构均匀的晶状体。
04为什么不可以掏耳朵
掏耳朵无疑是拿掏耳勺、火柴棒、棉球、指甲等掏耳朵,若掏耳朵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小孩子!
大家都知道,外道的皮肤非常的细嫩,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掏耳行为,很容易损伤内耳引起细菌的感染,情况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张嘴和咬合的姿势,很有可能会伤到听力的问题。
另外,大家可以适当的掏耳朵,但是次数不能太频繁,而且还要注意用合理合适的方式进行掏耳,掏耳的物品建议选择不要用硬物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dszzlff/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