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哑铃妈妈
儿科医生提醒妈妈,不要嘴对嘴地喂宝宝吃饭。泌尿科医生提醒妈妈,不要让宝宝憋尿。眼科医生提醒妈妈,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地注视浴霸。消化内科医生提醒妈妈,不要给宝宝喝啤酒和饮料。耳鼻喉医生提醒妈妈,娃耳朵后面有小孔,护理起来必须小心一点,这不一定是老辈人所说的福气。
小华是个工作狂,生完宝宝才三个月,她就把宝宝交给了婆婆照看,回到公司上班去了。婆婆带娃很细心,每天都给宝宝按摩,陪宝宝讲故事,带宝宝遛弯儿,小华十分放心。只是,那天回家后,小华抱起了宝宝,打算帮宝宝洗澡时,却发现宝宝的耳朵后面有个小孔,上面还有点黄色的分泌物。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大碍的样子,但小华还是担心地叫来了婆婆,询问婆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要不要紧。
婆婆一看娃耳朵后的小孔,她就笑了,安慰着儿媳妇说,这是件好事,这代表娃以后长大了,吃喝都不愁,有福气、能赚大钱。小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她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儿。娃是自己的,必须负责任!
于是,给宝宝洗完澡以后,小华带宝宝到附近的社区诊所就医。结果,医生说,小华来得挺及时,宝宝耳朵后这个小孔,最近有发炎的趋势,消毒处理一下才可以回家。
小华不解地询问医生,这不是宝宝“福气”的象征吗?这可是她婆婆说的,老一辈人都这么讲!医生皱了皱眉头,显得特别尴尬,医生解释说,这是胚胎发育时,局部未完全长合导致的脓肿。若有感染严重的现象,就不得不给宝宝手术。听到这来,小华唏嘘不已,幸亏来得及时,帮宝宝做好了消毒处理,不然等发炎严重,宝宝就得遭大罪了。
很多娃耳朵的附近,都有一个小孔,只是有的妈妈没有注意到。而且,还有的宝宝自己不知情,胡乱地用手抠破,造成了感染加重,手术切除后才恢复好。
宝宝耳朵有小孔,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每个宝宝出生后,耳朵处都会长小孔,宝宝耳朵上的这个小孔,被叫做“耳前瘘管”,属于先天性畸形,是在胚胎发育时出现的问题,就是先天没发育好。但后天只需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就可以了,不算是大事。但是,若是宝宝意外去触碰,没有及时的抗炎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做手术,还有感染其他部位的风险。
宝宝耳朵上有小孔,到底要怎么护理才最正确呢?
1最好先看医生,不要轻信“老人言”
有的婆婆虽然有带娃经验,但育儿常识知道的并不全面,有些老旧的带娃思维,都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如果你家宝宝的耳朵上,有类似于耳洞模样的小孔,不要轻信老人言,天真的认为那是吉兆,要带宝宝及时的看医生,听听医生怎么说。
2观察小孔附近,有无发炎的情况
要仔细观察,宝宝耳朵的小孔周围,有没有发炎的情况。查看小孔周围,有无红肿、黄色的分泌物,询问宝宝是否感觉不舒服,疼不疼、痒不痒。如果一切看似正常,宝宝并无不适感,就无需就医。倘若宝宝有不舒服的体验,就要遵医嘱治疗。
3不要乱挤和揉搓
宝宝的耳朵有小孔,妈妈可能会忍不住,总想要去帮小宝宝,挤压小孔,揉搓一下,试图将里面的分泌物挤出来。其实,这样的做法不正确,必须合理的去护理,才能避免炎症扩大化。
每次触碰之前,妈妈都要把宝宝小孔周围的肌肤,仔细的消毒处理才行。只要妈妈不乱动小孔,其表面又无发炎的趋势,就可以完全的忽视这个小孔。
4保持小孔干燥,不被感染
要注意保持,宝宝耳朵的这个小孔,处于干燥的状态,不要让小孔被水浸湿,更不要让宝贝随意的去抓挠小孔。一旦发现宝宝的小孔有肿痛,宝宝时不时用小手去触碰,或是跟妈妈示意这里不舒服,万不可以随便给宝宝用药,需格外去注意肌肤的干燥,以防止感染的加重。
有的老人没学识,带孩子很用心,但却会把这种“小孔”,说得天花乱坠,认为这是孩子长大后会有福气的象征。虽然,老人的心是好的,但这并没有科学依旧。宝宝耳朵处的小孔,只有经过科学护理,才能避免发炎,防止其给宝宝带来二次伤害。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忽视这个小孔,当它不存在就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dszzlff/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