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出生时,右耳前即有一个针眼大的小孔。不知为何,最近一周,他总觉得右耳小孔处疼痛,还有脓液流出,不敢触碰,自己吃了几天消炎药,也不见好转。于是,他来医院就诊,门诊医生为他检查后,诊为“耳前瘘管感染”,消炎后为他进行了手术切除,未再复发。
先天性耳前瘘管健康科普
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preauricularfistula,CPF)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疾病,大多数表现为耳轮升支前方的皮肤小凹。
绝大多数不合并其他发育异常,不引起听力障碍,但是易发生感染,有时需要反复切开引流,而且很多都是从婴幼儿期开始发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先天性耳前瘘管怎么诊断?
左滑查看耳前瘘管感染图片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断并不难,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及病史,体检时发现耳前有一瘘管口,感染时其周围皮肤有红肿、隆起、压痛、触之有波动感,或破溃溢脓,反复感染者可有瘢痕形成,无感染时挤压瘘管口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溢出。
而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先天性耳前瘘管分为单纯型、分泌型和感染型。
单纯型平时无自觉症状。
分泌型是瘘管内皮屑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积导致瘘口经常有白色分泌物,可以引起局部皮肤瘙痒,局部隆起。
感染型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瘘口溢脓液;严重者出现周围软组织肿胀,形成脓肿破溃或者肉芽,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如果您对先天性耳前瘘管还有疑问,可以拨打老师电话咨询哦!↓↓↓发现耳前瘘管有感染的迹象
要尽快就医!
陈海霞副主任医师介绍,不少人生下来耳前就有一个脐样的小孔,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耳前瘘管”,与遗传有关。
外面看它只有一个小孔,但小孔深处往往象树根样呈多个分支,瘘管长短、深浅不一,常与耳廓软骨相贴。
患有耳前瘘管的人很多,只要不感染发病,不必治疗。
一旦感染后,耳前瘘管就会化脓,瘘口溢脓。
在急性发炎时,要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如已形成脓肿,医院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过后,特别是反复发炎化脓的病人,应作瘘管切除手术。
这种手术虽然不大,但必须完全切除瘘管周围的上皮组织,否则容易复发。
点击下图即可预约就诊!
↓↓↓
更多精彩
耳朵“发霉”了!小伙子采耳后奇痒难忍、听力下降,才追悔莫及……鼻息肉反反复复就不治了?当心拖太久可能变鼻咽癌!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晕目眩……你可能得了「鼻甲肥大」!总觉得耳朵痒却掏不出东西?你可能得了外耳道炎或者外耳道湿疹……-END-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综合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szrhzl/7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