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湿疹治疗 >> 外耳湿疹如何治疗 >> 正文 >> 正文

湿疹中医内外治疗方法,值得收藏

来源:外耳道湿疹治疗 时间:2022-5-7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损多形性,易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和趋向慢性化。其病因复杂难以确定,多与变态反应有关。相当于中医病名“湿疮”,并且“旋耳疮”,“四弯风”,“绣球风”等均属本病范畴。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

症状: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全身泛发,剧烈瘙痒,发展迅速,渗液不多。舌红,台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药:清风散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蝉蜕6g,生地15~30g,生石膏15~30g,知母9g,苦参9g,木通6g,甘草6g。水煎服。

2.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

症状: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渗液较多,奇痒,发展较快,皮疹泛发,大便干结,小便赤黄。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2g,黄柏10g,萆薢12g,苍术12g,赤芍12g,生地12g,苦参10g,大黄9g,木通10g。水煎口服。

3.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

症状:皮疹暗淡不红,渗液少而稀薄,以浸润,结痂的班片状丘疹为主,伴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或濡。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藿香4.5g,木香4.5g,炒白术6g,茯苓20g,车前子18g,焦山楂10g,桑白皮18g,白鲜皮18g,苍耳子10g,甘草3g。水煎服。

4.风盛血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

症状:皮疹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伴剧烈瘙痒,病程迁延不愈。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滋燥养荣汤。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秦艽10g,防风10g,蝉蜕5g,生地12g,胡麻仁9g。水煎服。

二.外治法

1.急性湿疹渗出明显者,可用马齿见60g,黄柏30与:,苦参30g,水煎做冷湿敷;渗出不多者,可用青黛15g,炉甘石15g,滑湿粉10g,冰片2g,加水至毫升,姚军外用。每日5至6次。

2.亚急性湿疹可用清黛散,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三.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荨麻疹丸可用于急性期。

2.除湿丸,二妙丸,可用于亚急性或慢性期。

3.参苓白术丸,适用于大便溏者。

4.秦艽丸,适用于慢性期,瘙痒明显者。

5.润肤丸,适用于皮肤粗糙肥厚者。

6.慢性湿疹或皮损肥厚者,外搽皮炎宁酊,或肤尔舒止痒酊,或黑豆馏油软膏。

(吴玉烽整理)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如有需求,请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

推荐阅读

药方剂量古今之对比

人参、丹参、党参、西洋参究竟有哪些区别,怎么吃最好?

28种毒性中药、42种保护药材、64种趁鲜加工、药典特殊检验品种、种药食两用品

安全用药!你必知的16个常识

中医知识归纳:二十八脉分类比较

名老中医王琦经验集:谈组方法度及小方应用

中医外科学知识及常用考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知识及常用考点总结,值得收藏!

《伤寒论》神志病治疗十法

中医基础理论整本书重点总结

这50味常见中药,别再念错了!

伤寒论条文条: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条;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条

脏腑病症常用中草药及中药方剂汇总

对比记忆

具有部分相同功效的中药不同之处等总结

公众平台:医之林

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weszrhzl/8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