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痴迷于掏耳朵,是因为耳屎这名字实在不雅,下意识地就关联到眼屎、鼻屎,不清理干净必定会浑身不自在。但是,耳屎还有个相当文艺的名字,叫做“耵聍”。
其实,因为掏耳朵导致感染,甚至患病需要手术的病例,医院门诊中时常能见到。那么今天就来说说耳朵到底能不能掏吧。
“不掏耳”胜出
掏,还是不掏,这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不过,在下面三连击之后,最终“不掏党”胜出了。
其一,作为耳道耵聍腺产生的神奇分泌物,耳屎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它有润滑保湿、保护耳膜、抗菌防噪和自洁防尘等作用。
其二,耳屎会随着你的一举一动排出来,特别是咳嗽、咀嚼等动作如同神助攻,让旧耳屎顺势滚出耳道,给新耳屎腾出空间。也就是说,外耳道有着正常的新陈代谢及自洁作用,功能很强大,无需劳您亲自动手掏。
其三,掏耳朵其实是个高难度动作,你确信自己掌握到了要领吗?
结论是,大部分人没必要掏耳朵,特别是“干耳”,且耳道不那么弯曲的人。
清洁不当可致颅内感染
人类清洁自己的身体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耳部不适就医处理耵聍外,别随便自行掏耳朵!
正常情况下,耳道内的耵聍可以缓慢向耳道口移动,在人咀嚼或张嘴时自行排出。而无法自行排出的耵聍一般都比较坚硬或所处位置较深,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耵聍推入耳道更深处,结果是引发耵聍栓塞,以及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甚至对耳道造成永久损伤。
因此,经常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签,甚至自己的小手指掏耳朵的行为,并不科学。
掏耳朵为何会引发感染,能导致哪些疾病?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带有各种细菌,当它划伤皮肤时,细菌便会趁机侵入引起流脓或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一些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掏耳朵时发现棉签上有血丝,却不太在意。但这种情况若长期存在,相当于反复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不仅会造成外耳道皮肤损伤、发炎、粗糙增厚,还会增加耵聍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湿疹等疾病。
其实,看似洁白的棉签上滋生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未经消毒掏耳朵,在人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引发感染。由于耳朵与脑组织距离很近,当患上严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时,对大脑来说就是风险,临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
正确姿势学起来
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屎。如果耳屎量大,造成耳内有闷胀感,甚至导致疼痛或听力丧失,医院耳鼻喉科寻求专业帮助。
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临床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或是用耳道内窥镜直接取出,或是滴药软化耳屎后取出。如果你一定觉得掏耳朵很爽,毕竟掏耳朵算是增进感情的便捷方法之一,那你就要学习一下掏耳朵的正确姿势哟。
尽量用温暖、湿润的棉棒,擦拭耳道,将耳屎粘出。
不要用牙签、火柴、笔芯等硬质物品,试探你最脆弱的部分。
应该注意的是,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
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切莫自行掏耳朵,医院就诊。
小小耳道大有乾坤,温柔对待才是正解。
往期精彩
吃糖只有害处?这样吃糖,让你“甜”出健康!
三岁之前的记忆怎么也想不起来,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你知道吗?原来晕车的秘密就藏在耳朵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xewedszzl/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