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辈、同行老师,即将一起学习的3.0学弟学妹们、全球树粉们,大家好,我是营养树2.0金牌营养人卢静静,我在浙江义乌,很激动很幸运可以和各位专家老师做这次分享。
我今天分享的是《我和孩子成长路上的转折点》,既然是转折点,说明我在这拐点之前作出了改变和努力,而这个努力和改变,我需要表达两个感谢:
一是真的感谢营养树,感谢刘老师的初心,让我们草根级的营养人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说出我们的故事。二是更感谢营养树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人格化影响,让我们更有能量、更有自信从而敢于在行业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两个感谢缺一不可。医院的护士,也是中国注册营养师,我还有个身份就是一位妈妈,孩子现在4周岁半了。
看这一篇文章绝大多数是家长,如果在孩子成长路上,只能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您对孩子的希望/祝福,您会选择什么?
我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能对他的希望和祝福也会不同;
现阶段,我的关键词是:健康!
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我想这也是全天下作为妈妈的一个共同的愿望。
但是我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我原本以为我近10年的临床医学再加营养学的背景,我可以拥有一个很健康的孩子,可是在年我迎来的却是单气动脉,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这些似乎看起来,相比其他先天疾病更幸运、更让人接受,但我孩子的先天基础,在他后期的养育路上,给当时的我带来了极大极大的困扰。这些是我孩子成长路上的健康问题:单脐动脉、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低体重4.6斤,出生42天后,出现了严重的湿疹,这持续了一年,尤其是6月龄之前,孩子很不舒服,我和他吃不好睡不好......长大后伴随了一些肉眼可见的发育不良:睾丸积液、鼻泪管不通(迎风泪),6个月龄后精心准备的辅食去例行体检,却还是贫血。添加辅食之后、到后面吃大人饭了以后,频繁出现的消化不良,积食呕吐。再到三周岁后出现了鼻炎,季节交替的时候就容易感冒,一咳嗽后就容易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嵌顿性疝气.....以前总想着孩子大了,这些问题就会随着时间解决了,但事实证明:不是这样!我孩子现在4周岁多,很多问题依然反复存在:饭量小,跑跳后就容易累,后面出现的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这些都在让孩子反复遭罪。最最最困扰我的是生长发育迟缓。他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水平总是在P3-P15左右,好几个月也没见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在幼儿园小班里,年纪最大个子最矮,医院诊断是特发性矮小症......面对孩子的这些健康困扰,我感觉到很心累。有时候也挺纳闷,我好像应用了所有我知道的专业知识,但依旧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我孩子的健康问题!就好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我听了所有的人生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我也始终没有放弃对专业的探索。就在去年,我成功的进入了营养树2.0的培养,经过学习整合医学、儿童健管的实践,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解决了我的育儿困惑。我觉得我是一位幸运的妈妈。能够在孩子幼儿园的年纪,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健康本质,并且可以运用这么好的方法和健康思维去做身体干预。差不多去年双十二开始干预的,我看到了孩子的变化:胃口好多了,食量将近增加了1/3;情绪好多了,还发现更幽默了;鼻炎症状缓解很多,干预之前经常鼻子痒、揉搓鼻子,早上起床会打喷嚏、流鼻涕,现在只是偶尔轻微的鼻塞。让我欣慰的是过年期间增重3斤,身高增加3厘米,虽然这个数据可能不足以让大家很惊喜,但对我孩子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季度追赶了之前2-3个季度水平,我知道孩子特殊的身体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努力着。经历这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再回头复盘过去的几年,对生命孕养育这个过程,做了很多错误的决策,也存在很多误区。我现在有这么几个粗浅的思考和呼吁.......1优孕管理:(种子和土壤)我没有做好备孕,孕前体重不足,没有把身体脏腑机能调整到更优化,整个孕产期有抑郁倾向,所以谈不上给孩子一个优良的先天基因体质基础和土壤环境!这样情况下,孩子的未来健康风险会高很多!但,我的这个情况很普遍,在现在是很常见,有多少孩子都是意外出来的?我们说年轻头胎妈妈,有年纪的优势,但生活方式却不一定那么健康;高龄产妇二胎妈妈虽有一胎的经验,但或许已经面对慢性病的压力,身体机能的每况愈下。现在的环境,绝大部分的种子和土壤的质量是令人担忧的!我们说,生是一瞬间,很容易,但养育是一辈子,是一个需要持续负责的行为。养育太难,这个养育还不仅仅只是说我们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教育,首当其冲需要面对的是孩子的健康问题,我们看现在有多少宝宝有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有多少儿童青少年有鼻炎湿疹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自闭症多动症乃至抑郁这类心智疾病都在增加,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一切,这个一切不仅只是孩子的一切,还有这个家庭的一切!所以我们在呼吁优生优育,但从整合医学的角度看,优生优育的前提必须做好优孕,乃至更早!2风险管理我第一时间知道孩子是单脐动脉,是在孕中期做四维彩超的时候,当时在老家,四维彩超结果是单脐动脉,医生让我做一下心脏排畸,没有异常就让我正常孕育。回家后自己网络上查找了资料,“大家”说没事,我就放宽心了。但现在回头看,当时我的认知是不足的,没有能力识别单脐动脉这个风险因素,更谈不上及时做一个针对性的且系统的风险管理,以至于孩子出生后出现的种种健康问题,让我措手不及!作为孩子健康的第一养育人,不论是妈还是爸爸,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终身成长,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才有能力去识别风险因素,从而提前做好风险管理!我的经历我走过的坑就是想呼吁各位各位家长:孩子的健康,一定是需要有自己的系统思维体系,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大家都说没事,就放任不管;大家都说好,就一味盲从。一定需要有整体健康的思维体系!!3持续且精准的跟踪管理这里我踩了2个坑:①整个孕期,孕检时常换地方,包括生产也是医院,造成医生对我情况的不了解,更谈不上给我更好的持续性建议;因为当时我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现在看起来是盲目且狭隘的,我当时认为我只要借助医疗手段来帮助我和孩子做好常规的孕检就行,其他的孕期管理我自己来,正因为这样的自信让我做了错误的决策没有重视到同一个医生做持续地孕期管理。但学了整合医学后,我发现常规的孕检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健康对生命质量更高的追求;常规孕检只是帮助及时发现母儿的异常,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死亡率,它反应不了母亲的代谢情况、脏腑机能的情况,只能看到胎儿各个器官的结构发育,不能了解胎儿脏腑器官的功能。所以如果现在的孕期管理可以把整合医学和常规孕检结合起来,那才是对生命质量的真正保驾护航。②孩子生长发育,我也有做记录,一直是最低P3-P15水平,但我只是做了记录发现矮小,没有及时去分析数据,看这段时间没有变化孩子是因为什么?我没有精准地找到问题更谈不上精准地解决;就像现在很多人常年体检,看到在正常范围内就安心了,不会去分析比较体检数据,进一步看懂身体变化的信号;所以记录一定是需要的,记录数据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了你还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4时间不能治愈一切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出现的睾丸积液说1岁后会吸收;孩子湿疹,都说一岁以后会好,嗯,这些好像是好了,但是真正好了吗?对,睾丸积液是吸收了,但是依旧有发生疝气的风险;一岁以后湿疹是不见了,但是它从皮肤过敏变成了呼吸道过敏,变成了鼻炎、荨麻疹、咳嗽变异性哮喘.....,还有从小的食量小、生长发育迟缓也没有因为时间而变好。为什么?因为我的养育方式没有做出改变,养育的思路方向依旧是老样子,我还是一个积极且焦虑的灭火员,就像一层楼着火了,我只顾拿着灭火器去每层楼灭火,却没有及时找到火源,所以灭火的方法方向错了,灭火效果就慢,影响也更大;所以我们不能把问题交给时间,逃避问题,反而需要把问题看得更透,看到本质,同时采取积极且精准的干预,这些健康问题才能被解决。5重新认识孩子、践行整合医学健康管理孩子是源于单脐动脉,引发宫内发育迟缓,最终是足月小样儿,以及后面因此出现的系列相关问题!但是往事不可追忆,目前我要做两个重点就是生长追赶,预防远期健康影响。生长追赶:简单查了一些文献,宫内发育迟缓的孩子生长追赶关键期是在2周岁之前,并且足月小样的追赶不如早产儿(这是我的一个误区),更容易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但欣慰的是也有文献表明,创造良好的宫外环境,生长追赶可以贯穿到整个生长期,说明我还有机会,但需要注意追赶速度,不良的追赶会增加成年期的慢性疾病概率。如果2周岁后依旧生长发育缓慢,需要全面分析原因,必要时介入医疗手段(这是对我的一个提醒),我不能过分排斥医疗手段,当然此刻也非常清楚在介入医疗手段打生长激素之前,我更要去做好孩子的几个基础核心养育点!远期健康影响:现在大量研究都在证实,宫内发育迟缓都会促进成人慢性疾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海马体结构功能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心智疾病、听力视力、学习认知等能力的影响,对我来说,这些方面我更加需要去转载请注明:http://www.qydyclub.net/xewedszzl/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