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你听说过吗?
我身边就遇到过,女儿以前得过
我女儿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
有一次老师打电话来,说孩子好像是皮肤过敏了
吃好中饭以后就开始发疹子
更可怕的是,脸上也是一块一块的
又红又痒,我接女儿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
整个脸肿的像个蘑菇
后来还是去针灸了几次才好的
我也蛮佩服这姑娘的,那个时候才4岁
扎针的时候,特别乖,不会乱动,知道是给她治病
得过荨麻疹的人一定知道
它发作的时候常常是一块一块的,连成片
常常高出皮肤,呈现红色或者白色的风团
来的快,又去的快,痒起来的时候你根本忍不住
而且发无定处,游走不定
我后来在学中医的时候,看到了荨麻疹
就想着来说一下荨麻疹的辩证
虽然荨麻疹辩证还挺多
但是无非也就两种情况
一种是外感风邪,一种是内因生风
总之就是和风脱不了关系
第一风热蕴肤
风热皮肤风疹,为风热之邪,郁于腠理,雍于皮肤而发
风疹为红色或者粉红色,堆连成片,发作迅速,并且局部会有灼热感,得热加剧,的冷缓解
或者还兼有风热表症,比如发热,咽喉肿痛,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浮
这个时候就要疏风清热
方子:消风清热散
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大青叶9克,黄芩9克,蝉蜕6克(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功能主治清热消风。主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如果风热夹湿者,皮疹形似豆瓣,周边红晕,中间像个水泡,抓破会有脂水渗出则用祛风胜湿汤:荆芥9g,防风9g,羌活9g,蝉衣6g,茯苓皮9g,陈皮6g,银花9g,甘草6g。
功效:祛风胜湿,佐以清热
第二风寒束表
风寒皮肤的风疹,主要为风寒之邪,郁闭腠理,不得透达而发
风疹为粉白色或瓷白色,大小不等,或融合成片
常以身体暴露部位的症状突出,遇冷加剧,得热缓解,或兼有风寒表症,比如恶寒,发烧等等,舌苔白,脉浮紧
麻黄桂枝各半汤:
桂枝6克,芍药3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麻黄3克,杏仁3克,大枣4枚
水煎服,先煮麻黄,再人其他药味温服
第三血热皮肤风疹
多因五志化火,导致的血热生风,或者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导致血热雍肤而发
风疹颜色鲜红,特别痒,也会连成片,或者先感觉皮肤有灼热刺痒,抓挠会起红色或者紫红色的索状疹快,舌红,苔少,脉数
这个时候要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消风散加减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克,甘草、木通各3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风疹鲜红灼热者,加牡丹皮,赤芍
口渴者,加玄参、天花粉
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珍珠母。
第四血瘀导致
风疹暗红色,呈块状,多见臀部,腰部等容易受压处,另外面色晦暗,口唇颜色略紫,舌质有瘀斑,脉涩
这个要活血通络,消风止痒
活血祛风汤:当归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荆芥9克,蝉衣9克,白蒺藜9克,甘草9克
第五胃肠积热
风疹如同粟粒大小,或成块连片,兼有脘腹不适,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有力
这个就和饮食关系比较大了,比如吃鱼虾等食物,肠胃积热,不得梳泄,郁于皮肤腠理之间而发
这个时候通腑泻热,疏风解表,可用防风通圣丸
第六气血两虚
风疹色淡,反复发作,年长日久,出没不定
劳累后会加重,兼有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这个多为脾胃本身就虚弱人群,容易引发
需要养血祛风益气固表
当归引子加减
原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各三十克,何首乌,黄芪,炙甘草各15克生姜5片
很多资料里的剂量都不同,这个是中医方剂学的剂量,仅供参考
根据不同症状再做加减:
血热加地骨皮10g;
奇痒,加乌梢蛇20g、全蝎3g,研末兑服。
最后再提醒一下,如果伴随有急性的喉头水肿,是比较危险的,严重的会窒息,一定要尽早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